一、电力计量装置的核心配置标准
供电公司法定提供的核心设备当属电能计量装置。依据《供电营业规则》,从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的用户,其计费电能表及附属设备(包括表箱、封印、采集终端)均由供电企业负责购置安装。以智能电表为例,这类新型计量设备不仅实现远程抄表,还能监测电压质量,其安装维护完全由电力公司承担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当用户用电容量超过100千瓦时,供电公司会同步配置专用电流互感器。
二、配电网络的产权分界原则
供电设备与用户设备的划分遵循明确的产权分界点规则。对于低压供电用户,分界点通常设在接户线末端(即电表出线端子处),这意味着电表前的进户线、电杆、绝缘子等设施均由供电公司提供。但有个例外情况:当用户建筑红线距离公用变压器超过30米时,供电企业会额外配置延长电缆。这种距离补偿机制既保障了供电质量,又避免了用户承担额外线路成本。
三、高压用户的特殊设备供给
对于35千伏及以上高压供电用户,设备配置规则呈现差异化特征。供电公司会提供线路间隔设备(包括断路器、隔离开关)和计量用电压互感器,但主变压器需要用户自行采购。不过电力公司会严格审核设备参数,确保其与电网兼容性。某工业园区案例显示,供电企业为10兆瓦光伏电站免费提供了并网开关柜和防孤岛装置,这类保护设备属于强制配置范畴。
四、智能电网配套设备更新计划
在电网智能化改造中,供电公司主动承担了设备升级任务。配电自动化终端(DTU)、故障指示器、线路监测单元等新型设备,均被纳入供电企业资产目录。以某城市配电网改造项目为例,供电公司三年内更换了12万台智能断路器,这些具备远程操控功能的设备显著提升了供电可靠性。用户无需支付改造费用,但需要配合提供设备安装空间。
五、临时用电设备的供给规范
建筑施工等临时用电场景存在特殊设备配置规则。供电公司会提供临时计量箱、预付费电表及漏电保护装置,但配电箱之后的线路设备需用户自备。某市政工程案例显示,供电企业为临时用电点配置了带GPS定位的智能计量箱,这种设备能自动监测用电异常并发送警报,有效防范了电能盗用风险。
理解供电公司设备供给范围,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维度:计量装置的法定配置标准、产权分界点的技术界定、以及智能电网设备的更新规则。用户申请用电时,建议通过95598服务热线获取《供电方案答复书》,其中会明确列出供电企业负责安装的设备清单。对于特殊用电需求,可依据《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》第23条要求供电企业提供书面配置说明,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